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核心优势
核心优势
核心优势

    你可曾听说,长在石板上的大米?!

    不必讶异,大自然总是出其不意地创造着各种奇迹,留下一个个未解之谜。

    这种生长在石板上的大米蕴藏着何种神奇秘密?!让我为您慢慢揭秘。

    源自大自然的“愤怒
    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分布着大小12个火山口,这些火山群自一万年前共历经五次大爆发。
    在第四纪中晚期爆发时,喷出的玄武岩熔岩浆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形成了现在的镜泊湖。
    玄武岩,即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其质地致密,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且富含钙、铁、镁等矿物成分。
    玄武岩熔岩阻塞牡丹江及其支流形成镜泊湖后,继续往东北流淌,富有粘度的岩浆,遇到陡坡时加速,在地势平缓时流动缓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

    岩浆流经松花江流域,地势平坦,流速缓慢,便凝结形成了广阔的玄武岩熔岩台地。

    长在火山熔岩石板上的大米
    位于牡丹江宁安市渤海镇的玄武岩台地,组成岩性为灰黑或黑色玻基橄榄玄武岩和橄榄钛辉石拉斑玄武岩,上部为气孔装,下部为微气孔状,所以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构成。
    经过万年的剥蚀,逐渐沉积成10-30厘米厚的土壤层,加上腐烂的枯枝落叶、动物皮毛骨骼经长时间风化,沉淀出一层微量元素丰富、土质肥沃的黑色腐殖土,多种有利条件的组合叠加,使这片熔岩台地成了能种植水稻的火山熔岩台地。

    享有“中华******稻”美誉的石板贡米就生长在这片熔岩台地上,故此处大米又称“长在石板上的贡米”,简称“石板贡米”。

    跨越千年的神奇大米
    据北宋欧阳修主持编撰的《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唐代渤海国时期,渤海地区已经出现了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
    生长在万年熔岩台地上,享受着黑色腐殖土壤的滋养,纯净镜泊湖水的灌溉,呼吸着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观如羊脂美玉,品味甘醇柔韧。

    自唐代以来,石板贡米为历朝贡米。1949年后,又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米。跨越千年,成为米中传奇。

石板贡米的传说
    公元689年,渤海国国主大钦茂勇战中受伤落马,石板湖畔一美丽女子,倾情相助悉心疗伤,国主体能大增,即日康复。细问,琼汁玉液,玉盘珍馐,原是石板之米,产于稀有之土,玉津灌溉。国主深感其人之善,米之珍有,遂名为“石板米”,从此石板贡米即登皇家御膳。

    公元698年,武则天剑指渤海国,称其拥兵自重,不向大唐称臣,恐不利大唐为由,遂进军宁古塔,实为渤海国之石板米而战。兵战七年,渤海国大败。公元705年,渤海国王大祚荣派次子到长安(现西安)向大唐称臣进贡,并将有着米中珍珠之称的石板米贡奉给大唐。

上官雨佳的“御膳田”石板贡米
    我们种植出品的石板贡米,生长在珍稀的火山熔岩高山堰塞湖“镜泊湖”区域的火山熔岩台地上,其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极为丰富。
    灌溉水源来自于镜泊湖,水质纯净清澈无污染。多孔状结构的火山熔岩石板地,矿物质蕴含丰富,通透性好,易于贮存热量,白天积存的太阳光热量在夜晚散发。
    因此稻田的地温、水温要比一般稻田高出2~3摄氏度,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北方,对于水稻的根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
    生长期达148~150天,比普通大米生长周期长18~20天,干物质积累多,营养积存丰富。
    此外,石板贡米种植基地位于北纬44度,在该神奇纬度上,同酝酿着美国大玉米大豆产区、法国波尔多葡萄产区和新疆瓜果产区及北海道大米产区。
    源于2700小时以上的年日照以及2700度以上的年吸热,先天条件促成优质生长。同时,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先端的加工设备,进一步保障大米的生长环境,以及产出后的食用价值。

    我们采用纸膜种植和稻田养鸭技术,以及引进欧洲和日本的先进加工设备,尽心呵护水稻成长,用心提供优质成品。

“御膳田”石板贡米的营养价值
    据国家权威机构检测,石板贡米的营养成分远远高于其他大米。
    其钙含量是普通大米的6倍,是日本越光米的4倍,维生素E含量是泰国香米的4倍。

    蕴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的7种,并特有维生素VPP,有延缓衰老,预防皮肤病之功效,均得益于熔岩石板里蕴含的丰富矿物质。